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主讲人:Giacomo Grasselli
米兰大学病理生理学与移植学系麻醉学教授(所属学科:MED41)
米兰卡格拉达综合医院(IRCCS)大医院重症监护与急诊科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部主任
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主席
整理:薛 明 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援)
江苏省双创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基金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秘书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组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病理生理学会青年委员
美国Emory大学、德国汉堡大学UKE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在2025年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主会场上,来自意大利的Giacomo Grasselli教授带来了一场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国际指南的精彩深度解析。作为欧洲重症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2023年版ARDS指南的联合主席,Grasselli教授以其独特的权威视角,回顾并比较了ESICM与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最新版指南的制定过程、核心推荐及其背后的逻辑,为与会者厘清了国际学术共识与分歧的脉络。Grasselli教授首先回顾了指南的演变历程。他指出,2017年ESICM与ATS曾携手发布联合指南,但在新一轮修订时,双方因故选择了独立进行。这直接导致了2023年底ESICM宏大而全面的新指南(涵盖9大领域、21条推荐)与随后ATS发布的聚焦式更新指南(更新5条、保留4条推荐)并存的局面。
讲座的核心焦点在于解答一个关键问题:为何有七位共同的专家参与了两部指南的制定,但最终却在某些重大议题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Grasselli教授通过清晰对比,直观展示了两大指南的异同:双方均强烈推荐对ARDS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低潮气量)和俯卧位通气(针对中重度患者),并均强烈反对常规实施长时间的肺复张手法。分歧焦点体现在两大核心治疗策略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设置策略和神经肌肉阻断剂(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NMBA)的常规使用。Grasselli教授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分歧的深层原因,包括方法学差异(如PICO问题设定、纳入研究数量、主要结局指标选择不同)、证据解读角度以及不可避免的专家意见的影响。他特别强调,尽管推荐措辞不同,但细读指南的"理由阐述"部分会发现,其底层逻辑和对个体化治疗的重视是相通的。他最终呼吁,临床医生应超越推荐语句本身,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始终秉持"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原则,并加强国际学会间的协作以制定更能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