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临床研究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不同探视方式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 金艳鸿 1 ,
  • 李莹莹 , 1, ,
  • 许秋颖 1 ,
  • 谢长清 1
展开
  • 1.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信作者:李莹莹,Email:

Copy editor: 卫轲

收稿日期: 2022-03-11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7-05

基金资助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自主创新项目(首发2022-2-1103)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201100005520008)

版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本刊为电子期刊,以网刊形式出版。

Effects of different visiting methods in ICU in the era of regular epidemic control

  • Yanhong Jin 1 ,
  • Yingying Li , 1, ,
  • Qiuying Xu 1 ,
  • Changqing Xie 1
Expand
  •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ingying, Email:

Received date: 2022-03-11

  Online published: 2022-07-05

Copyright

Copyright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摘要

目的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不同探视方式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入住我院综合ICU的60名患者家属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4月入住的60名患者家属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以电话沟通为主的探视方式,研究组实施流程细化后的远程视频探视方式,比较2组不同探视方式下家属的满意度、焦虑感及ICU护士认同感。

结果

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92±11.35)分vs(101.28±14.32)分,t=2.388,P=0.019];家属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3,P=0.020);ICU护士认同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0.75)分vs(3.69±0.91)分,t=2.058,P=0.041]。

结论

远程视频探视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缓解其焦虑感,同时提高ICU护士的认同感,但仍需对其制度与流程进行优化,以减轻护理工作压力,从而促进探视模式的良性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金艳鸿 , 李莹莹 , 许秋颖 , 谢长清 .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不同探视方式在ICU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 08(02) : 110 -115 .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2.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isiting methods in IUC in regular epidemic control.

Methods

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used. 60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60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21 as the study group.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mote video visiting with detailed procedures was used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family satisfaction, anxiety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ICU nurses.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family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 significance [(106.92±11.35) scores vs (101.28±14.32) scores, t=2.388, P=0.019], significantly less anxious (Z=2.333, P=0.020); ICU nurse identi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 significance [(3.97±0.75) scores vs (3.69±0.91) scores, t=2.058, P=0.041].

Conclusion

Remote video visiting has better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ies, relieve the anxiety and has better acceptability of the ICU nurses. With further system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it may reduce nursing work stress and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visiting patterns.

ICU作为临床重症专科科室,承担着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救治工作1。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同时便于诊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国内外ICU均采用家属无陪护的管理模式2。但有学者认为,给予患者和家属人文关怀,满足其精神与情感需求,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样重要3, 4, 5。因此,早在2011年,美国急救护士协会实践指南便提出了鼓励家属进入ICU探视的建议6。而后,ICU探视模式不断发展2, 37, 8,限制性探视、灵活探视、半开放式探视及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开放式探视逐步涌现。受医疗人力资源及社会群体特征影响,我国ICU多实施限制性探视25。然而,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外疫情防控效果不佳,国内也一直呈点状散发特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到来,使得任何至患者床旁的探视大为受限。但考虑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同时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科先后推行了靠电话沟通的封闭式探视及线上远程沟通的视频探视方式。本研究意在比较两种探视方式在我院ICU的应用效果,以找出现运行探视制度及流程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探索契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征的ICU探视模式做准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历史性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综合ICU中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在16~22分的患者的家属及其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探视方式的不同,将2020年9月至12月入住ICU的患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仅以电话沟通为主的封闭式探视,并将此期间对应的60名患者家属及109名护理人员归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4月入住ICU的患者实施远程视频探视,并将此期间对应的60名家属及114名护理人员归为研究组。2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项研究。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 家属:(1)患者入住ICU时间≥2周;(2)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良好,能独立完成或在调查员帮助下扫码答卷;(3)在远程视频探视期间,参与频次≥3次。
2. 护理人员:(1)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2)在ICU临床工作时间≥2年。

(二)排除标准

1. 家属:(1)非父母、配偶、子女等主要照护者;(2)精神、情绪或心理状态处于过度焦虑而难以配合者;(3)使用机械通气无法沟通的患者的家属。
2. 护理人员:(1)非本院的进修护士;(2)调查期间处于非在岗状态的护士,如休病假、产假、年假等。

三、方法

(一)对照组

采用封闭式管理下的电话沟通探视。
1. 探视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3:00至17:00。
2. 探视频次:固定每周3次,若家属因个人原因未能在约定时间进行电话沟通,可在临床工作量及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另约时间;此外,如果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突发变化,如临终状态下,可向医院申请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开放床旁探视,限2名家属。
3. 探视沟通时长:每次10~15 min。
4. 探视方式:由本科室固定医护人员负责,除签署医疗相关文件、寄送生活物资需家属来院外,其余的咨询、家属与患者沟通等均通过电话进行。
5. 探视要求:完全封闭式管理,限制家属进入病区,家属通过电话与责任护士或主管医师沟通,沟通信息可包括病情进展、生活所需等。同时可在责任护士陪同下电话与患者沟通,沟通信息以家属对患者的鼓励为主。

(二)研究组

采用远程视频探视。
1. 探视管理。结合科室人力资源、家属、患者及治疗需求,从探视时间、探视频次、探视时长、探视方式及要求等方面,建立ICU远程探视管理模式。(1)探视时间:每周二、四、六下午14:00至17:00。(2)探视频次:固定每周3次,若家属因个人原因未能在约定时间进行探视,可在临床工作量及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另约时间;此外,如果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突发变化,如临终状态下,可向医院申请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开放床旁探视,限2名家属。(3)探视时长:每次10~15 min。(4)探视方式:由本科室固定医护人员负责,除签署医疗相关文件、寄送生活物资需家属来院外,均采用科室专用移动探视查房车,使用腾讯会议APP,进行视频通话探视。(5)探视要求:a.探视前,整理患者床单以及患者仪表,以创造舒适的探视环境,消除家属的不信任感;b.探视期间,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须在患者床旁,以便及时、有效地与家属进行沟通;c.不进行有创操作,保证家属仅能看到与患者相关的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 探视流程。(1)探视前:a.对刚入住ICU的患者家属做好远程视频探视相关工作的宣教,对患者的病情及家属的焦虑状态、身体状态、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进行评估;b.远程探视前1天,电话联系患者家属,预约具体探视时段,请家属修改腾讯会议名字为患者姓名;c.在充分尊重家属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主管医师的时间,合理排列探视顺序,同时通知各责班护士,以便于探视当日直接执行。(2)探视过程中:a.开启腾讯会议等候室功能,家属备注患者姓名,由责任护士根据目前探视患者,邀请等候室中的家属进行探视,保护患者隐私;b.责任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绪反应,如患者情绪反应强烈则尽快终止探视,并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对症处置,待情绪缓解后另择时间探视;c.对于不能正常进行言语沟通的患者,责任护士需协助患者表达。d.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需与家属就患者的医疗/护理问题、计划、效果、用药、住院费用等内容进行沟通,并时刻解答家属疑问与困惑。(3)探视后:每完成一例探视,共享屏幕,帮助家属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责任护士用环境表面湿巾对移动探视查房车进行擦拭、消毒。ICU远程视频探视管理模式下不同人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见图1
图1 ICU远程视频探视管理模式下不同人员职责与分工

三、评价指标

本研究主要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问卷的发放与调查。对于ICU护士,由护理管理者将问卷二维码在微信工作群中进行通知、填写与追踪。患者家属则依据调查时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扫码填写,如疫情防控期间病房封闭管理时,在患者转科或出院与家属交接时让其填写;远程视频探视期间,则让患者家属通过扫描共享电脑屏幕上的二维码进行填写。问卷设有统一的填写指导语,联络员及各责班护士负责调查过程中的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具体评价指标如下。

(一)患者家属满意度

采用汉化版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satisfaction survey,CCFSS)进行测量。CCFSS是Wasser等9于2001年开发的,原量表共包含5个维度20个条目,英文版CCFS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9。该研究者后来将CCFSS量表的条目增加至27条,但并未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2004年,我国学者李丽等10对其进行了引进与汉化,以专门用于测评ICU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的满意度。汉化后的CCFSS仍由病情保证、获取信息、被接纳、支持、舒适5个维度组成,每个条目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能肯定、满意和很满意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总分范围为34~135分,分值越高说明ICU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越高。汉化版CCFS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10,在本研究中为0.855。

(二)患者家属焦虑感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是由Spitzer等11于2006年编制而成,主要用于评估研究对象近2周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是较为简便实用的自评量表。中文版GAD-7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012,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

(三)ICU护士认同感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探视方式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含13个条目,依据研究目的与条目性质分为6个维度,即工作效率与环境、护患关系、病情转归、护患心理状态、满足探视需求与未来发展前景。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条目进行赋分,从十分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分别赋值1~5分。正式调查前,课题组选取了30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发现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2,KMO为0.918。

四、统计学分析

通过问卷星后台数据库下载原始调查数据,经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经过双人核对,其中ICU患者家属满意度及ICU护士认同感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等有序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92±11.35)分vs(101.28±14.32)分,t=2.388,P=0.019](表1)。
表1 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分,
x¯
±s
组别 例数 病情保证 获取信息 被接纳 支持 舒适 总分
对照组 60 27.03±4.56 25.78±3.93 11.02±2.07 22.63±3.88 14.82±2.60 101.28±14.32
研究组 60 27.47±3.78 28.03±3.62 12.32±1.86 22.90±3.12 16.20±2.21 106.92±11.35
t 0.567 3.260 3.614 0.415 3.141 2.388
P 0.572 0.001 0.000 0.679 0.002 0.019

二、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3,P=0.020)(表2)。
表2 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无焦虑 轻度焦虑 中度焦虑 重度焦虑
对照组 60 11 16 14 19
研究组 60 16 23 13 8
Z 2.333
P 0.020

三、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护士认同感比较

研究组患者ICU护士认同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0.75)分vs(3.69±0.91)分,t=2.058,P=0.041](表3)。
表3 不同探视方式下ICU护士认同感比较(分,
x¯
±s
组别 人数 工作效率与环境 护患关系 病情转归 护患心理状态 满足探视需求 未来发展前景 总分
对照组 109 3.89±0.87 3.56±1.04 3.64±1.04 3.56±0.98 3.39±1.31 3.89±1.01 3.69±0.91
研究组 113 3.70±0.96 3.84±0.87 3.89±0.77 3.84±0.83 4.20±0.82 4.30±0.71 3.97±0.75
t 1.588 2.196 2.048 2.414 5.411 3.510 2.058
P 0.114 0.029 0.042 0.017 0.000 0.001 0.041

讨论

一、远程视频探视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

满足不同特征人群差异化服务需求,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准的重要目标。既往多有研究513, 14表明,家属进入ICU探视不仅可有效控制患者谵妄发生率、院感发生率,也可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但存在差异的是,既往研究中的探视模式多以非限制性探视为前提,或延长探视时间,或以家庭支持系统为理论基础,实施家庭参与式的开放性探视。尽管有学者15证实,家属希望并重视在ICU为其所爱的人提供护理的角色,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规模、规律化床旁探视的推进存在困难,远程视频探视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我科还增加了医护联动式参与,开展了探视全程的宣教与反馈,并对探视频率与时间进行了机动化调整,给予了家属充分的信息支持与尊重。因此,即便家属不在床旁,其探视需求与体验也得到了满足,对我科医疗服务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远程视频探视可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感,促进其对患者医疗决策的参与

ICU仪器设备多样,警报声不断,加之环境封闭,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孤独等心理。而对于家属来说,一旦亲属入住ICU,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压力,由血缘关系带来的情感牵挂及因专业陌生产生的不确定感更使其易产生担忧、紧张、焦虑的情绪。尽管有研究16, 17表明,家属的陪伴可使患者在应激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并促进其疾病治疗与康复。但如何在“满足患方需求、把控探视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出一种双向平衡的探视管理模式是值得ICU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我科在实行以电话沟通为主的封闭式探视期间便发现,尽管通话可以实现信息互通,但仍难以缓解患者的担心与焦虑,这可能与电话沟通只能满足听觉需求,难以实现面对面探视在视觉上带来的宽慰感与触觉上接触带来的真实感。远程探视可弥补家属视觉需求,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面对宏观政策要求,仍无法在短期内实行床旁探视。为此,我科动员全员参与,梳理流程、细化分工,保证了远程探视的流畅性,采取医护全程在线陪同探视,线上实时沟通的措施,以体现对家属的尊重及对探视的重视;而全程专业的解答与熟悉的病情汇报不仅增加了家属的信任,通俗易懂的专业科普也增加了其参与医疗决策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属的焦虑。

三、ICU护士对远程视频探视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探视流程与管理策略仍需进一步改进

研究发现,ICU护士虽对远程视频探视具有较高认同感,但并不认为该探视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甚至增加了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这可能与远程视频探视运行后,增加了探视前预约、探视排序、探视中全程陪同、探视后满意度随访等措施有关。在访视受限制的情况下,为了让家属有更好的探视体验,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次探视效果,科室在既往探视流程的基础上,不仅增设了联络员的职位,对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的要求也更高,相对工作任务也越多。此外,远程探视虽可实现视讯,但终不如面对面探视直观,在整个过程中,责任护士则需要不停地调整移动查房设备角度、声音、远近等,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护士认同感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为不影响临床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工作负担,该结果也提示了管理者需要对现运行的探视制度与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满足患方需求的同时,亦需为员工创建更好的执业环境。
综上,探视对于ICU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索出一种既能满足家属探视需求,又能满足防控要求,可将风险管控在最小范围内的探视模式对于ICU管理层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远程视频探视因其探视时间机动性、探视效果直观性、疫情防控“绝缘”性而被我院推广运行,为了让家属有更好的探视体验,更是对探视流程与管理进行了具体的细化与分工。实践亦证明,远程探视不仅获得了家属的满意,也可缓解其焦虑感,提高ICU护士的认同感,但仍需对其制度与流程进行优化,以促进探视模式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我院特有探视文化的形成。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18(7): 387-388.

2
焦雪萍, 刘瑞云. 重症监护室探视模式研究进展 [J]. 护理研究, 2021, 35(5): 851-855.

3
Nassar Junior AP, Besen BAMP, Robinson CC, et al. Flexible versus restrictive visiting policies in IC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rit Care Med, 2018, 46(7): 1175-1180.

4
叶祎烜, 覃燕妮, 夏九双. ICU探视时限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3): 117-119.

5
吴雨晨, 姜变通, 丁楠楠, 等. 不同探视制度对ICU患者ICU获得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1): 20-29.

6
Weaver JL, Bradley CT, Brase KJ. Family presence: visitation in the adult ICU [J]. Crit Care Nurse, 2012, 32(4): 76-78.

7
宫晓艳, 隋伟静, 庄一渝. 成人ICU弹性探视制度面临挑战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J]. 护理与康复, 2021, 20(3): 1-6, 11.

8
Giannini A. The "open" ICU: not just a question of time [J]. Minerva Anestesiol, 2010, 76(2): 89-90.

9
Wasser T, Pasquale MA, Matchett SC, et al. Establishing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ritical care family satisfaction survey [J]. Crit Care Med, 2001, 29(1): 192-196.

10
李丽, 马修强, 赵继军. 中文版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信效度分析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15): 1-4.

11
Spitzer RL, Kroenke K, Williams JB, et al. A brief measure for assessing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the GAD-7 [J]. Arch Intern Med, 2006, 166(10): 1092-1097.

12
何筱衍, 李春波, 钱洁, 等. 广泛性焦虑量表在综合性医院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上海精神医学, 2010, 22(4): 200-203.

13
陈立萍, 韦秀霞, 尹琴. 家属不同探视时长在ICU中的干预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10): 915-917.

14
焦雪萍, 刘瑞云, 李文娟,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对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的影响 [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6): 1-4.

15
Smithburger PL, Korenoski AS, Alexander SA, et a1. Perceptions of familie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regarding involvement in deljrium-prevention activities: a qualtative study [J]. Crit Care Nurse, 2017, 37(6): e1-e9.

16
Milner KA, Marmo S, Goncalves S. Implementation and sustainment strategies for open vis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multicentre qualitative study [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21, 62: 10297.

17
陈华玲, 李茂君, 罗伊美, 等. 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11): 1070-1077.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