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重症神经

  • 一年内发表的视频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播散性去极化
    赵春光, 任星殊, 艾美林, 黄立, 刘琪, 彭倩宜, 艾宇航, 张丽娜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86-29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9
    摘要 (115) HTML (0) PDF (799 KB)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播散性去极化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急性脑损伤患者的量化脑电监测信号,评估并分析患者播散性去极化的发生情况。

    结果

    37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中,14例发生了播散性去极化,平均持续时间(8.91±3.03)min,患者发生播散性去极化时,振幅整合脑电图较基线平均下降66.78%±9.31%。

    结论

    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播散性去极化可通过量化脑电予以监测,发生率较高,可能是未来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的一个指标。

  • 2.
    脑脊液与血清利奈唑胺浓度监测指导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的价值
    孙健, 樊明超, 王念, 孙加琳, 张爱文, 方巍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92-29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10
    摘要 (209) HTML (0) PDF (634 KB) (1)
    目的

    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脑脊液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及血脑屏障通透率,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术后感染患者6例,静脉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连续监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利奈唑胺浓度、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及一般生命体征,分析利奈唑胺血脑屏障通透率。

    结果

    利奈唑胺给药前0.5 h的血清和脑脊液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65±2.72)μg/ml和(3.78±1.53)μg/ml。在开始用药后2 h,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平均浓度为(12.53±3.79)μg/ml,而脑脊液中最大平均浓度为(5.55±2.00)μg/ml。脑脊液利奈唑胺曲线下面积/血清曲线下面积约为45%。所有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颅内感染均得到治愈。

    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满意的血脑屏障通透率,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静脉应用利奈唑胺脑脊液浓度个体间差异大,推荐临床监测脑脊液浓度指导应用。

  • 3.
    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刘宁, 巢少辉, 林洁琼, 金建辉, 秦荣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96-30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11
    摘要 (178) HTML (0) PDF (592 KB)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收集同期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征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89例颅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59.17%,71/1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6.67%,32/120)、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6%,23/120)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35.83%,43/120),以大肠埃希菌19株(15.83%,19/120)、铜绿假单胞菌16株(13.33%,16/120)为主;89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30.36%,34/1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9.64%,22/112)为主;革兰阴性菌78株(69.64%,78/112),以鲍曼不动杆菌36株(32.14%,36/112)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开放性损伤、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休克、住院时间、有吸烟史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2个、休克及住院时间>15 d为影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因素可增加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采取相应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概率,改善预后。

  • 4.
    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小潮气量通气的回顾性观察研究
    王玉, 陈静然, 王玉妹, 史中华, 周建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4 (02): 147-15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8.02.009
    摘要 (73) HTML (0) PDF (793 KB) (0)
    目的

    观察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小潮气量(VT)设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综合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损伤且机械通气时间>24 h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和电子护理单系统采集人口学和疾病相关资料,以及每日8:00及19:00两个时间点的机械通气相关参数,包括机械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临近时间的动脉血气分析。根据预计体重计算VT,通过时间加权方法求得每例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平均VT

    结果

    纳入185例患者共采集到2082个时间点的数据。中位VT为7.9(7.0,9.1)ml/kg。VT≥8 ml/kg的时间点为1027,占49.3%。容量目标模式的VT明显低于压力目标模式,分别为7.3(6.8,8.4)ml/kg和8.2(7.0,9.7)ml/kg(Z=-10.098,P<0.001)。时间加权平均VT为8<ml/kg和≥8 ml/kg的分别为77例(41.6%)和108例(58.4%)。与时间加权平均VT<8 ml/kg的患者相比,VT≥8 ml/kg的患者中,颅脑肿瘤术后以及初始应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的占比高,分别为82例(75.9%) vs 41例(53.2%)(χ2=10.376,P=0.001)和58例(53.7%) vs 28例(36.4%)(χ2=5.433,P=0.02),且具有明显升高的初始VT:8.8(8.2,11.0)ml/kg vs 7.6(6.7,8.8)ml/kg (Z=-7.345,P<0.001)。

    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约半数时间的VT设置过高。这类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应引起关注。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