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专家论坛

  • 一年内发表的视频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监测与评估是实现理想营养治疗的基石
    许媛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4): 291-29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4.002
    摘要 (185) HTML (24) PDF (1154 KB) (146)

    近年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营养治疗仍在继续。营养监测和评估对于认识和理解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面临的异质性挑战非常重要。可测量的反映患者的生物过程、致病状态或对营养干预的代谢反应的指标将是实现最佳营养目标的保证。指导个体化营养治疗更重要的是了解营养、胃肠道和危重症之间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互作用。本文围绕危重症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监测进行重点讨论,同时讨论营养监测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价值。

  • 2.
    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抗菌治疗
    刘正琴, 翟茜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3): 196-20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3.002
    摘要 (440) HTML (4) PDF (1643 KB) (34)

    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的诊治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国内外感染相关指南以及国内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系统梳理了心脏外科术后常见感染的诊疗过程,以期规范心脏外科术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感染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细菌耐药率。

  • 3.
    巨型方舱医院高效安全运维的实践经验——一个目标、双线协同、三个关键、四种模式
    黄英姿, 吴文忠, 占伊扬, 陆敏, 邱泽森, 鲁翔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3): 203-206.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3.003
    摘要 (134) HTML (0) PDF (714 KB) (10)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医疗资源严重挤兑。为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方舱医院在有效控制疫情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兴建超大型方舱医院成为必需。如何实现方舱医院的高效管理、顺利运行及落实患者同质化、规范化诊治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在上海方舱医院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一个目标、双线协同、三个关键、四种模式”的方舱医院管理经验,以保证方舱医院医疗质量,实现其同质化、规范化。

  •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时代:基础疾病带来的巨大挑战
    刘松桥, 王胜云, 吴志雄, 马璐, 马晓春, 管向东, 杨毅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3): 207-21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3.004
    摘要 (152) HTML (5) PDF (707 KB) (15)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已经造成全球超五亿人次感染。由于病毒变异等原因,我国基础疾病导致的高龄重症患者明显增加,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进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或基础疾病重型,预后不佳,采用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预防高危患者重症化;强调重症规范管理和基础疾病的专科化诊疗,关注肺与肺外器官保护;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是降低患者重症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5.
    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护理:防“危”杜渐
    马璐, 刘松桥, 康焰, 吴志雄, 李晓青, 徐翠荣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3): 211-21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3.005
    摘要 (155) HTML (1) PDF (840 KB) (17)

    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由于原发病本身、生理因素、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等原因,发病后容易在短期进展为重症。特殊时期的重症护理需要“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同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俯卧位等。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还需加强多方位护理,包括气道管理、容量评估、营养治疗、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等。在疫情防控期间,重症护理应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防“危”杜渐,改善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

  • 6.
    脓毒症亚型与精准治疗:进展和趋势
    郝辰肖, 安友仲, 赵慧颖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2): 105-10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2.004
    摘要 (836) HTML (46) PDF (768 KB) (195)

    脓毒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因其异质性高,近年来很多临床试验都以阴性结果告终。因此,探索脓毒症的分型进而指导精准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归纳比较了基于不同指标的多种脓毒症分型方法,以及不同亚型之间的治疗异质性,旨在明确脓毒症亚型与精准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7.
    产后大出血:凝血功能调节
    周飞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4): 289-29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4.001
    摘要 (317) HTML (3) PDF (750 KB) (27)

    产后大出血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产科急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进行调节,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近年来有关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从早期实验室凝血功能监测评估、输注血液制品管理、止血药物、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应用等方面进行系列优化,以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急性胰腺炎:证据,挑战与思考
    黄东亚, 苗毅, 蒋奎荣, 彭云鹏, 李强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2): 97-10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2.001
    摘要 (169) HTML (2) PDF (643 KB) (11)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发病以来,现已全球大流行。COVID-19除影响呼吸系统外,还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目前关于COVID-19累及胰腺的证据十分有限,COVID-19患者中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存在不确定性,其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也存在诸多疑问。在全球COVID-19流行仍未得到完全控制的背景下,由于目前对COVID-19与AP之间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我们必须警惕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临床上诸多治疗程序需要合理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科学诊治患者的同时有效避免医护人员SARS-CoV-2感染。

  • 9.
    关注SARS-CoV-2致病机制的研究
    刘军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1.001
    摘要 (253) HTML (3) PDF (1017 KB) (2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传染性强,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和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SARS-CoV-2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免疫炎症反应紊乱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梳理SARS-CoV-2可能的致病机制,厘清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10.
    推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规范化实施
    林佳佳, 李维勤, 于凯江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4): 357-36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4.001
    摘要 (577) HTML (13) PDF (822 KB) (23)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使危重症患获益的最佳营养治疗策略仍有待确定。指南所推荐的"早期启动肠内营养(EN)"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影响EN的实施,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基于当下EN实施的现状,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成为提高和推动肠内实施的效率的关键。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应用喂养流程可以提高EN启动时间,提高热卡达标率,甚至减少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但是国内却缺乏类似的研究证据。为此,我们制定国内首个喂养流程并启动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为提高EN实践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 11.
    跨肺血管机械能的提出与内涵
    张瑞, 隆云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4): 361-36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4.002
    摘要 (172) HTML (3) PDF (789 KB) (3)

    机械通气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机械通气不仅可能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也可能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血管损伤(VILVI)。VILVI的发生不仅与机械通气产生的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相关,并且不恰当的容量、心输出量、血管张力等循环因素也会进一步加重VILVI。因此,我们首次提出跨肺血管机械能的概念,旨在将导致肺血管损伤的机械力及血流动力学合起来,为临床避免VILVI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和可行的方法。

  • 12.
    现今临床研究方法学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影响
    朱熠冰, 席修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4): 365-36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4.003
    摘要 (119) HTML (0) PDF (804 KB) (1)

    随机对照试验是用于确证干预措施能否改善临床结局的金标准。但是诸多研究方法学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介绍荟萃流行病学,一种系统性探索研究方法对结果影响的研究,并综述样本量,分配隐藏和盲法,研究基金来源,和研究注册对试验结果影响的荟萃流行病学研究。并介绍适应性试验设计,一种更高效并有助于识别优效性干预措施的方法学。

  • 13.
    体外膜氧合辅助:需要关注神经功能
    侯晓彤, 王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44-24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2
    摘要 (105) HTML (0) PDF (818 KB) (2)

    对于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目前的认知还远远不足,前瞻性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断需要依靠特殊的辅助检查,如果只对少部分患者进行这些检查,诊断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就会具有较大差异。从应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方法看,目前尚无针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当前阶段,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大于治疗,需要充分理解ECMO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有ECMO适应证的患者及早进行辅助治疗,在ECMO转机中做好每一个细节,加强监测,及时撤机。

  • 14.
    急性颅脑损伤救治:不能忽视的脑血流调节功能
    黄立, 张丽娜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48-25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3
    摘要 (180) HTML (1) PDF (799 KB) (5)

    脑血流调节依赖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生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保障脑代谢供需的匹配,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或充血损伤。其调节机制包括心输出量调节、脑血管自动调节、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神经调节以及神经血管耦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涉及脑动脉压、脑血流、脑代谢的紊乱。这些参数的紊乱,导致了其脑血流调节功能损伤,而紊乱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加重了脑损伤。监测脑血流调节功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脑血流调节功能可实现床旁连续动态监测。在临床工作中,优化脑代谢及脑电活动,优化心输出量、保证脑血流充足性,通过脑血流自动调节寻找合适的脑灌注压,优化二氧化碳分压提供最优血管储备等治疗是急性颅脑损伤脑保护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则。

  • 15.
    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争议与进展
    郭文, 马龙, 于湘友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52-25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4
    摘要 (196) HTML (0) PDF (865 KB) (3)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和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和新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性。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和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 16.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处方实践与脓毒症血液净化
    刘娇, 王敏敏, 刘永安, 杜航向, 汪涛, 张李迪, 陈一竹, 陈彦,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60-266.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5
    摘要 (158) HTML (7) PDF (887 KB) (51)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疾患,当并发脓毒症时,住院治疗时间延长,更易进展到慢性肾脏疾病,医疗费用和病死率急剧增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具有精确稳定控制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重症监护病房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模式。本综述重点回顾CRRT在重症AKI和多器官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模式、滤器、抗凝、处方和达成剂量、血管通路、开始和停机时机及脓毒症/AKI清除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 17.
    肠道功能损害还是脓毒症的"发动机"吗?
    吉晶晶, 刘喆滢, 苏磊, 刘志锋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3): 267-27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3.006
    摘要 (136) HTML (2) PDF (875 KB) (0)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失调反应而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的特点。脓毒症状态下,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通透性增加、黏膜完整性破坏以及肠道内菌群失衡,促进了脓毒症的进展,因而被称为脓毒症的"发动机"。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损害在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关键作用一直受到争议。笔者结合最新研究,对该理论体系进行分析总结,以期用新的依据回答该问题,即肠道损害还是脓毒症的"发动机"吗?分析发现,尽管细菌移位理论假说已不被试验结果支持,但肠道损害仍是脓毒症进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因素包括:肠源性毒性淋巴液、上皮细胞凋亡和通透性增加、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等。

  • 18.
    应激性心肌病—"鞭打快牛"还是"休养生机"?
    安友仲, 吕杰, 王梦楠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2): 117-11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2.001
    摘要 (99) HTML (1) PDF (826 KB) (5)

    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SCM)、心碎综合征等,是以左心室尖部运动缺失和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底部收缩增强为特征的一种短暂的心脏综合征。1990年日本学者Sato等首次报道了1例胸痛伴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其特征性左心室收缩状态,与日本传统章鱼鱼篓的圆形底部和窄口形似。随后,Pavin等研究发现TTS常发生在强烈情绪应激之后,且提示与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明显相关,从而提出了其应激性特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态的刺激而导致严重的应激状态并且儿茶酚胺水平激增,尤其是脓毒症的患者常伴有心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与SCM相近,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将脓毒症相关心肌病与TTS进行明确区分。

  •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支持理念:2019年的反思与进步
    潘纯, 孙骎, 邱海波, 刘玲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2): 120-123.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2.002
    摘要 (136) HTML (1) PDF (836 KB)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目前针对肺保护性通气及避免肺损伤的呼吸支持策略的优化仍未对ARDS患者预后产生实质的改善。2019年ARDS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仍在不断的更新,主要包括对"肺开放"和"肺休息"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应用的反思、发生ARDS预测指标、机械功与ARDS患者预后及脱机模式对脱机预后的影响等。目前的进展表明ARDS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异质性仍被忽略,结合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推动实现ARDS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 20.
    急性肾损伤:早识别基础上的精准治疗
    张曦文, 黄英姿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2): 124-12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2.003
    摘要 (85) HTML (0) PDF (836 KB) (9)

    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医学病房临床常见危重症。近年来,AKI的病理生理机制、新型生物标记物、评分系统及模型等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如何早期识别及诊断AKI,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个性化管理及AKI相关药物靶点的研发进行综述。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