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镇痛镇静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23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ICU长时间镇静的比较
    王晓锋, 叶宏伟, 李琪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1): 39-4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1.007
    摘要 (409) HTML (4) PDF (757 KB) (9)
    目的

    比较ICU内需要长时间镇静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过程中熵指数监测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镇静评估差别,寻找合适的镇静监测方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且需要长时间镇静(镇静时间>3 d)的患者65例,按照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熵指数监测组(A组,32例)和BIS监测组(B组,33例)。患者镇静目标为:躁动-镇静评分(RASS)-1~0分,A组熵指数目标值反应熵(RE) 65~80,状态熵(SE) 60~75;B组BIS目标值60~80。镇静过程中持续心电、指脉氧监护,监测有创动脉压力,评估镇静满意程度,记录2组患者到达镇静目标使用的时间、前3天使用镇静药物剂量变化,并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较B组更快到达镇静目标[(3.78±1.38)h vs (5.78±2.17)h,P=0.0047],镇静满意程度显著提高[(78.2±15.4)% vs (56.7±11.7)%,P=0.0034],用药量变化幅度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相对减少。

    结论

    对于ICU长时间镇静的患者使用持续熵指数监测可以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使患者更短时间达到镇静目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2.
    瑞马唑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罗凯, 符黄德, 姚洁民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1): 71-7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1.012
    摘要 (976) HTML (8) PDF (837 KB) (19)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类药,它具有像瑞芬太尼一样器官独立的新陈代谢作用,并能像咪达唑仑一样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其起效快,恢复迅速,对肝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且能够被氟马西尼快速逆转,这些药理作用使瑞马唑仑在理论上成为较理想的镇静药物。本文主要就瑞马唑仑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镇痛镇静策略的专家建议
    尚秀玲, 王洪亮, 陈尔真, 刘娇, 杨向红, 赵鸣雁, 尚游, 于荣国, 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2): 168-17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2.013
    摘要 (232) HTML (40) PDF (808 KB) (133)
  • 4.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镇痛镇静治疗:以器官功能保护为目的
    赵慧颖, 张柳, 王光杰, 安友仲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 06 (01): 47-5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16
  • 5.
    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策略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王益斐, 徐文鸿, 李国法, 郦岳, 周杨, 马黄钢, 朱伟东, 张赟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5 (04): 317-32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4.005
    摘要 (283) HTML (1) PDF (737 KB) (6)
    目的

    探讨以不同镇静药物为基础实现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策略(EGDS)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连续收治于诸暨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3组:Dex组(31例),Mid组(30例),Pro组(32例)。3组患者均在酒石酸布托啡诺充分镇痛的基础上,采取EGDS,Dex组予右美托咪定镇静,Mid组予咪达唑仑镇静,Pro组予丙泊酚镇静,记录3组患者第1天(T1)、第3天(T3)、第7天(T7)的胃肠损伤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及镇痛药物日均剂量、住院期间镇静镇痛日均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谵妄发生率。

    结果

    (1)胃肠损伤指标:Dex组较Mid组、Pro组明显降低,各指标交互作用、组间及时间点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血清DAO值组间和时点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GI分级:Dex组较Mid组、Pro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x组较Mid组、Pro组镇静药物日均用量、镇静镇痛日均费用、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和异丙肾的使用率,Dex组较Mid组、Pr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的镇静镇痛方案,可改善脓毒症AGI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AGI分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谵妄的发生率。

  • 6.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与谵妄诊治流程
    陈敏英, 胡波, 张丽娜, 郑瑞强, 翟茜, 杨向红, 虞文魁, 王洪亮, 隆云, 重症基层诊疗协作组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5 (04): 353-35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4.011
    摘要 (939) HTML (94) PDF (918 KB) (279)

    疼痛和焦虑情绪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应激,甚至影响患者预后。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及不适感,降低谵妄发生风险,实现器官功能保护。ICU镇痛镇静治疗需秉承先评估后治疗、先镇痛后镇静的原则,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时必须注重使用非药物性措施改善患者的舒适性。因此制订完整、简洁的流程有助于镇痛镇静治疗实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 7.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镇痛效果的评价
    潘小东, 邢超, 汤鲁明, 孙来芳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5 (03): 235-23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3.006
    摘要 (193) HTML (0) PDF (568 KB) (2)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至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EICU)收治的TB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患者给予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芬太尼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临床指标。

    结果

    经治疗,布托啡诺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疼痛评分及发生营养液潴留比例较芬太尼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51±9.41)次/min vs (114.63±12.23)次/min,(23.41±3.92)次/min vs (33.87±5.12)次/min,(0.91±0.34)分 vs (2.11±0.39)分,10.0% vs 36.7%,均P<0.05],氧分压升高[(96.21±10.51)mmHg vs (74.18±8.54)mmHg,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布托啡诺联系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 TBI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发症较少。

  • 8.
    右美托咪定对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
    孔海波, 焦永成, 查炜光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5 (03): 239-24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3.007
    摘要 (151) HTML (1) PDF (555 KB) (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地西泮镇静,比较2组镇静前及镇静10、30、60、120 min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经右美托咪定镇静后,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高于镇静前,对照组镇静60、120 min的SpO2显著高于镇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10、30 min的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01±4.26)次/min vs(25.13±3.94)次/min,(27.94±3.35)次/min vs (23.09±4.26)次/min,P均<0.05]。观察组起效时间(OT)和停药后唤醒时间(W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34±7.01)s vs (285.48±9.59)s,(6.53±1.76)min vs (28.71±2.37)min,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效果优于地西泮,安全性较好。

  • 9.
    吸入镇静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吕荣贵, 林玉芸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5 (01): 68-7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9.01.013
    摘要 (144) HTML (0) PDF (652 KB) (1)

    重症医学科(ICU)镇静治疗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治疗措施。最近文献报道ICU应用吸入镇静在唤醒时间、简单遵医嘱动作时间上要短于持续静脉注射镇静,而且有心脏、大脑等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目前国内ICU尚未见吸入镇静报道,本文将对吸入镇静在ICU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10.
    镇痛镇静的终极目的:为何且如何实现器官保护?
    徐静媛, 杨毅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4 (03): 223-22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8.03.003
    摘要 (401) HTML (42) PDF (527 KB) (282)

    镇痛镇静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从以往仅以改善患者舒适度为目的,进入镇静兼有器官保护作用的新时代。镇痛镇静在改善呼吸窘迫、人机同步性、降低跨肺压,降低氧耗量、改善组织缺氧、控制颅内压和脑代谢、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均有关键性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器官功能保护和免疫炎症调理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根据器官障碍严重程度实施分层镇痛镇静,并实施目标导向的镇痛镇静策略,可为镇痛镇静实现器官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

  • 11.
    镇静镇痛治疗辅助危重症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王箴, 吴敬医, 殷红珍, 张美君, 王涛, 沈光贵, 袁荆, 汪彤, 袁莉萍, 鲁卫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4 (03): 251-256.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8.03.008
    摘要 (136) HTML (0) PDF (555 KB) (1)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ICU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64例,并根据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方案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41例)和非右美托咪定组(non-Dex组,23例)。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续以维持剂量0.2~0.5 μg/(kg?h);咪达唑仑负荷量0.05 mg/kg,续以维持剂量0.02~0.10 mg/(kg?h);丙泊酚负荷量3 mg/kg,续以维持剂量0.5~3.0 mg/(kg?h);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复合应用芬太尼,负荷剂量为1 μg/kg,续以维持剂量1~2 μg/(kg?h)。监测并记录注射药物前、注射药物后第1、3、6、12、24小时患者的Ramsay评分,记录注射药物前、注射药物后第1、12、24小时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记录谵妄、过度镇静、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2组药物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注射药物1 h Dex组与non-Dex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分别为(2.3±0.5)、(2.3±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1.000);12 h分别为(2.3±0.5)、(3.3±0.8)分;24 h分别为(2.4±0.5)、(3.2±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5.71,均P<0.001)。Dex组患者ICU停留时间较non-Dex组短[(4.9±2.0)d vs (6.8±3.2)d,P=0.026]。2组患者在静脉输注药物后各时间点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气管插管、过度镇静、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药物1 h后Dex组与non-Dex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8.4±17.6)、(93.3±25.0)次;12 h分别为(77.1±10.7)、(86.5±13.4)次;24 h分别为(71.4±6.9)、(80.9±14.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3.08、3.59,均P<0.01)。Dex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on-Dex组(7.3% vs 39.1%,P=0.023)。疾病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后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非急性心力衰竭疾病类型(Dex组:71.4% vs 8.8%,P=0.001;non-Dex组:66.7% vs 11.8%,P=0.008)。

    结论

    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等镇静方案均能安全应用于辅助无创机械通气,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时需注意低血压。

  • 12.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4 (02): 90-113.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8.02.002
    摘要 (2043) HTML (223) PDF (11299 KB) (556)
  • 13.
    镇痛镇静药物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
    朱熠冰, 席修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4 (01): 18-2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8.01.006
    摘要 (144) HTML (2) PDF (414 KB) (5)

    重症疾病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都是影响镇痛镇静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重症疾病会影响药物吸收、组织穿透力、药物代谢、药物清除等药代动力学因素;CRRT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也体现在诸多方面,最主要的影响是药物清除。本文总结了重症患者常用镇痛镇静药物在CRRT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剂量调整建议。

  • 14.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与镇痛:指南vs现实
    刘京涛, 马朋林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41-24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01
    摘要 (192) HTML (6) PDF (765 KB) (7)

    2002年ICU成人重症患者镇痛、镇静剂临床应用指南改变了ICU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痛、镇静治疗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更新的PAD指南以及2016年eCASH理念进一步提出以充分镇痛为基础的浅镇静为导向的镇痛、镇静策略有益于改善临床预后。由此可见,指南对规范并改进临床实践具有普遍意义。然而,现实情况是更新的指南当今临床依从性并不乐观。在众多原因中,广大临床医师镇痛、镇静认识提高后,新理念在临床实施中尚存在诸多障碍可能是重要因素,如疼痛的客观评价、浅镇静的安全风险以及eCASH的适应群体等。因此,进一步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是新理念有效推广的关键。

  • 15.
    ICU镇静深浅谈
    王静, 李建国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45-24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02
    摘要 (153) HTML (0) PDF (773 KB) (1)

    最初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实践源于麻醉,容易导致深镇静或过度镇静。但随着研究进展,学者们逐步认识到深镇静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故提倡浅镇静。但对一些特定目标人群,如严重颅脑损伤、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性低温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则必须给于较深度的镇静。对大多数重症患者实行浅镇静是有益的。为避免不必要的过度镇静,目前推荐采用镇痛性镇静、以浅镇静为靶目标的程序化镇静以及早期目标指向性镇静等策略。

    Baidu(2)
  • 16.
    ICU后综合征在镇痛镇静谵妄指南、镇痛镇静集束化措施及eCASH中的干预建议
    郭晓夏, 安友仲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50-253.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03
    摘要 (268) HTML (21) PDF (760 KB) (23)

    ICU后综合征(PICS)是指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在认知、心理和躯体方面新出现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生存质量,并在出院后仍持续影响患者及其家庭。近年提出的镇痛镇静谵妄(PAD)指南、镇痛镇静集束化措施(ABCDE bundle)和eCASH滴定式镇静策略,均围绕PICS的防治,尤其是疼痛、躁动和谵妄的评估与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 17.
    镇痛镇静评估方法的局限与进步
    李晖, 黄青青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58-26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05
    摘要 (169) HTML (3) PDF (546 KB) (10)

    由于自身疾病的特点以及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ICU患者通常处于各种强烈的应激状态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的应激反应,应用镇痛、镇静方法已成为治疗常规。然而研究证实,镇静过度或者镇静不足都会带来诸多不良的结果,如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风险增高以及谵妄发生率、ICU病死率增加等。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好ICU患者的镇痛镇静,除镇痛镇静策略上的改进外,对镇痛镇静深度做到实时、准确的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镇静评估方法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做简要阐述。

  • 18.
    ICU镇痛镇静药物的合理使用
    蒋良艳, 汤展宏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62-26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06
    摘要 (390) HTML (5) PDF (545 KB) (10)

    镇痛镇静已成为ICU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合理的镇痛镇静原则应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掌握镇痛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征,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最小的镇静,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状态。阿片类药物是ICU患者治疗非神经源性疼痛的首选药物,多模式组合及联合用药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苯二氮卓类药物是引起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故ICU镇静常规选用短效、易滴定的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对特殊情况如程序性镇静的遗忘,癫痫发作,酒精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戒断,明显焦虑、躁动以及需要深度镇静、联合用药时,苯二氮卓类药物仍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合理使用镇痛镇静药物仍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Baidu(1)
  • 19.
    镇静深浅与谵妄:有无因果?可否防治?
    王春梅, 黄华玮, 周建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86-29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11
    摘要 (77) HTML (0) PDF (576 KB) (1)

    ICU谵妄是危重症诊疗中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急性、波动性、非特异性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认知程度的改变。ICU谵妄发生率高,常导致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不良转归增多。镇静作为ICU内常见治疗模式,是否会增加患者谵妄发生风险,镇静深浅与谵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谵妄应如何进行防治,逐渐被临床所关注。本文将从镇静与谵妄的发生关系及谵妄的防治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 20.
    镇痛镇静与循环呼吸:如何评价及怎样抉择?
    刘畅, 康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 (04): 291-29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4.012
    摘要 (222) HTML (4) PDF (573 KB) (3)

    镇痛镇静治疗应成为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还有许多ICU未实施规范的镇痛镇静治疗。镇痛镇静类药物可能引起循环呼吸的抑制是影响国内重症医学从业人员开展镇痛镇静治疗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介绍ICU常用镇痛镇静药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及机制,以及考虑到镇痛镇静药物对循环呼吸有影响时如何进行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