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提名奖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病例报告

  • 一年内发表的视频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免疫球蛋白联合依库珠单抗治疗GBS 并发重度ARDS 患者一例
    杨东星, 沈鹏, 赵慧颖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4): 404-40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4.016
    摘要 (82) HTML (9) PDF (1314 KB) (44)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本例患者发病2 周前出现发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逐渐出现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双下肢迟缓性肌无力,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显示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病情进展迅速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给予机械通气,患者胸部CT 示双肺弥漫性炎性渗出病变,符合GBS 并发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患者于外院早期应用了免疫球蛋白及血浆置换治疗,但效果差,病情仍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ARDS 症状。入我院后继续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依库珠单抗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肌力迅速恢复,呼吸功能、氧合指数逐步改善,顺利脱离机械通气支持。

  • 2.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溶栓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一例
    周帅, 张庆海, 王新, 马晓艳, 孙建霞, 王海波, 张继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3): 298-30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3.015
    摘要 (242) HTML (2) PDF (1447 KB) (18)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下溶栓在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其经验分享。

    方法

    经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证实急性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1例,无明显原因及诱因下出现晕厥间断发作半天,伴胸闷憋气、心慌出汗、头晕等症状,血压低,需要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经胸部CT检查示右心明显增大,肺动脉CTA检查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大量栓子,床旁心脏超声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右心明显增大,肺动脉压增高,明确诊断为急性重症肺栓塞,给予床旁ECMO治疗后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果

    行ECMO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及血氧饱和情况明显改善,4 d后平稳撤离ECMO,继续给予达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复查肺动脉CTA示左侧肺栓子基本完全吸收,右侧肺栓部分吸收,2周后复查肺动脉CTA示双侧肺动脉栓子基本完全吸收,出院后继续给予华法林抗凝3个月。

    结论

    ECMO对于可逆性肺部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可为抢救急性高危肺栓塞赢得充裕的时间。VA-ECMO辅助溶栓治疗该类疾病安全有效,但在有效性评估中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性研究,需要前瞻性管理研究的额外证据支持。

  • 3.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危象合并Evans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董小荣, 马晓轩, 郑晓娟, 任巧兰, 金喜胜, 马莉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3): 303-30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3.016
    摘要 (151) HTML (9) PDF (840 KB) (24)

    甲状腺危象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需要快速诊断和紧急治疗,是格雷夫斯病(GD)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足的一种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既往无甲状腺功能病史,且合并Evans综合征(ES)在临床中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危象患者,入院后出现肝损伤、急性肾衰竭、意识障碍、急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癫痫、休克等并发症,很快确诊甲状腺危象,首次确诊G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下降,行相关检查后,考虑ES,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Hb和血小板逐渐上升。出院后继续口服甲巯咪唑和甲泼尼龙,每半月定期复查,目前肾功能和血小板正常,Hb处于上升阶段。本病例提示GD可以有很多不同临床表现,甲状腺危象是其极端的临床表现之一,诊断具有挑战性,合并ES,不仅仅是巧合,两者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巯咪唑联合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使得患者Hb及血小板好转,病情恢复。

  • 4.
    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鲍曼不动杆菌血症一例及文献复习
    王书鹏, 段军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2): 196-19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2.015
    摘要 (102) HTML (1) PDF (403 KB) (8)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愈手段,但术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目前院内感染率居高不下,且以多重耐药菌为主要病原体的情况下,供体来源感染应该得到重视。本文报告1例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血症的诊治,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肝移植早期感染的特点,包括供体的感染筛查及处理,受体感染的预防以及鲍曼不动杆菌血症的抗感染策略。

  • 5.
    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合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例
    杨磊, 汪美华, 胡锦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2): 200-20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2.016
    摘要 (86) HTML (1) PDF (720 KB) (4)

    本例患者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出现肺部、血流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休克,通过静脉联合雾化硫酸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并在治疗药物监测指导下对药物剂量进行精准调整,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治愈和微生物清除效果。

  • 6.
    神经外科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儿一例
    邓小鹿, 赵杰, 李健, 李春辉, 何剑, 司道林, 王霞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2): 205-20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2.017
    摘要 (138) HTML (1) PDF (393 KB) (6)

    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HCAVM)与神经外科手术密切相关。HCAVM最常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但近年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呈现上升趋势。广泛耐药(XDR)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颅内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神经外科术后XDR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患者,通过多学科合作治愈,以期为类似疾病的成功诊治提供经验。

  • 7.
    TDM指导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多黏菌素B的个体化治疗一例
    刘霞, 赵双平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 (01): 85-8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4.01.014
    摘要 (177) HTML (2) PDF (1028 KB) (10)

    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约85%(深Ⅱ~Ⅲ度),烧伤后创面急性大量渗出、持续19 d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继发创面、肺部、血流及消化道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予以积极处理创面,仍有反复感染,多次启动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并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在治疗期间多次监测多黏菌素B的药物浓度,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在患者行左小腿截肢术后,体质量发生变化,药物浓度较前偏高,后通过剂量调整,最终使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8.
    脑动脉瘤术后交感风暴一例
    何裕超, 周建芳, 王玉妹, 苗明月, 陈宏璘, 周建新, 张琳琳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4): 406-41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4.012
    摘要 (192) HTML (21) PDF (616 KB) (69)

    交感风暴是神经重症患者诊治的难点之一。本文报道1例73岁女性患者,因后循环动脉瘤破裂行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交感风暴。患者于术后第3天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伴大量稀薄水性痰,头颅CT发现小脑半球缺血及间质性肺水肿,序贯经过机械通气、镇痛镇静、β受体阻滞剂、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个体化液体管理等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本例患者诊疗过程及结果提示,早期识别交感风暴,并给予积极的生命支持治疗,可望取得良好的预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神经源性应激性心肌病是交感风暴常见表现形式,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9.
    ECMO联合肾上腺切除救治妊娠期嗜铬细胞瘤并儿茶酚胺心肌病一例并文献回顾
    方可, 笪欢欢, 汪君, 孙瑞祥, 王涛, 李阳, 江海娇, 鲁卫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304-31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13
    摘要 (231) HTML (0) PDF (905 KB) (11)

    嗜铬细胞瘤是一组罕见的能够产生儿茶酚胺的肿瘤,临床主要以高血压、头痛、大汗、心悸为主,心源性休克很少为嗜铬细胞瘤的首发表现。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1例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孕31+3周患者,初诊考虑为急性心肌炎并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心功能快速得到改善,但在ECMO撤机的过程中再度发生心源性休克,再次启动VA-ECMO辅助治疗。查腹部CT及24 h尿、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Ns)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并儿茶酚胺心肌病,二次ECMO期间出现离心泵头血栓,在ECMO保护下紧急联合外科完成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并于当日成功撤离ECMO,术后9 d产妇顺利出院。笔者总结本例产妇救治经过,并对相关病例报道进行回顾,为嗜铬细胞瘤并儿茶酚胺心肌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 10.
    钝性胸部外伤引起冠状动脉斑块脱落导致心肌梗死一例
    郝怿隆, 叶慧, 白金霞, 宋威, 秦龙, 张黔, 万健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311-31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14
    摘要 (115) HTML (1) PDF (816 KB) (8)

    胸部外伤继发的心肌梗死比较罕见,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屈指可数。当心电图上的ST段抬高与心肌标志物阳性时,是外伤所致的心肌挫伤还是外伤导致的心肌梗死很难鉴别。本文报道1例高空坠落,被高空着地后反弹的钢板打中胸部,导致多发伤的患者,并讨论创伤导致的心肌梗死与创伤性心肌挫伤之间的异同,强调在评估胸部钝性损伤时须考虑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性;探讨在胸部外伤情况下出现心肌梗死时,血栓与出血风险之间如何获得较好的平衡,并强调多学科协同的重要性,以使这类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 11.
    神经学音乐治疗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产妇一例
    肖海燕, 段业英, 吴玥琳, 伍丽婵, 唐灏珂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2): 217-22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2.014
    摘要 (227) HTML (5) PDF (1034 KB) (17)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心搏骤停后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预后往往并不理想,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本文报道1例神经学音乐治疗(NMT)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产妇,以期为类似疾病的重症孕产妇的康复提供经验。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本团队制定危重护理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NMT。经过精心护理与NMT后,患者预后良好,住院46 d后顺利出院。

  • 12.
    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一例并文献回顾
    刘永海, 祁航, 周婷, 张巍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3): 276-28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3.017
    摘要 (350) HTML (36)

    本文报道1例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后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滴定式液体复苏、俯卧位通气、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稳定内环境、调整抗生素剂量、升级抗生素、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治疗,但病情还是进展加重,最终死亡。回顾治疗过程,感染未能完全控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过程加以总结,以期为类似患者改善预后提供经验。

  • 1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肠梗阻、抗磷脂综合征一例
    李周平, 薛晓艳, 徐庆杰, 杜扬帆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2): 180-186.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2.015
    摘要 (164) HTML (1) PDF (6896 KB) (24)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和住院费用增加等特点。本文报道1例67岁既往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病史的男性,进食不当后出现腹胀、腹痛。增强CT显示小肠梗阻(SBO)、肠穿孔、阑尾炎和腹膜炎。经禁食、放置肠梗阻减压管、药物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改善且病灶局限化。但患者随后出现以左侧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上肢静脉为主的血栓。笔者考虑肠梗阻导致的脓毒症和PV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给予普通肝素抗凝、羟基脲治疗PV。实验室化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阳性。经积极的抗凝、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和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大部分血栓消失。抗磷脂综合征(APS)和骨髓增生性肿瘤(MPN)均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有关,但二者同时存在的报道并不多见。早期针对血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病程、预后至关重要。

  • 14.
    早期清醒俯卧位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鲁卫华, 王涛, 秦雪梅, 徐前程, 姜小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1): 85-8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1.013
    摘要 (536) HTML (8) PDF (2223 KB) (3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早期阶段,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这对ICU医师提出了挑战。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在疫情防控早期阶段收治1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结合既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经验,采用早期清醒俯卧位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成功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最终患者康复出院。本文报告该病例的综合救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清醒俯卧位联合HFNC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循证医学依据、注意事项和及时转为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提出“俯卧位前移”的概念,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有力的医疗决策。

  • 15.
    产程中肾动脉瘤破裂:一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夏伟瑜, 王欢, 陈静怡, 黄喆, 马朋林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4): 364-36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4.014
    摘要 (184) HTML (7) PDF (2861 KB) (40)

    妊娠期间肾动脉瘤(RAA)破裂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产科急症,常导致孕妇和胎儿的死亡。及时诊断RAA破裂是救治的关键,但因其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常延误诊断甚至误诊,尤其在产程中分娩疼痛可能导致症状被掩盖而增加及时诊断的难度。由此可见,如何在产程中或至少产后早期及时发现RAA破裂是对临床医师的重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产程中RAA破裂相关个案报道极其少见,本文报告1例产程中发生、产后延迟诊断的RAA破裂病例,并通过系统文献复习,分析产程中RAA破裂的诊断要点以及相关干预对策。

  • 16.
    产后甲状腺危象: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刘亚君, 陈涛, 程丽婷, 熊雪, 王兴梅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4): 368-37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4.015
    摘要 (214) HTML (12) PDF (681 KB) (180)

    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一直是WHO关注的焦点。甲状腺危象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延迟或治疗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致命后果。产后甲状腺危象是围生期罕见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成功救治的产后甲状腺危象,并期望通过文献复习,对围生期甲状腺危象早期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局限性进行系统分析,为有效治疗该并发症提供临床参考。

  • 17.
    产后大出血早期并发肺栓塞一例
    马继韬, 唐明星, 蒙旭, 王胤佳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4): 372-37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4.016
    摘要 (188) HTML (4) PDF (4341 KB) (15)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一组呼吸循环障碍的疾病。本文结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产后大出血早期即发生肺栓塞,在凝血功能紊乱状态下急诊以选择性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方案抢救成功的病例进行报道和讨论。

  • 18.
    重度骨髓抑制致导管源性空洞型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一例
    黄匀, 明静, 龚晨晨, 钟剑敏, 刘旭, 付建宇, 毕红英, 方慧, 唐艳, 刘媛怡, 王迪芬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3): 282-28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3.016
    摘要 (163) HTML (1) PDF (3077 KB) (1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重度骨髓抑制时因粒细胞缺乏更易诱发血流性感染,导致化脓性肺炎,若合并脓毒症休克则更为复杂危重。今报道1例重度骨髓抑制致导管源性空洞型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以期为类似疾病的成功诊治提供经验。

  • 19.
    儿童急性敌草快中毒诊治三例
    陈赫赫, 王艳, 董卓亚, 严信朝, 阮培森, 管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2): 180-18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2.016
    摘要 (318) HTML (1) PDF (1879 KB) (14)

    敌草快(DQ)属联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种中等毒性的非选择性速效灭生性除草剂,人体服用后可快速分布至全身,造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等多脏器系统损害。DQ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清除尚未被吸收毒物、加快已吸收毒物的排泄为主,且国内外对儿童急性DQ中毒病例的报道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儿童急性DQ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为儿童急性DQ中毒的诊治提供参考。

  •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并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一例
    简邦浩, 凌鹏, 夏淑云, 邓定发, 张小龙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1, 07 (02): 185-189.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1.02.017
    摘要 (273) HTML (3) PDF (6866 KB)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经积极抗病毒等对症处理后可缓解,少数重症患者效果差,需警惕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的可能。AF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可以是特发性或继发性,激素抗炎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早期识别新冠肺炎合并AFOP对临床疗效有显著改善。本文34岁女性患者,确诊新冠肺炎入院,予以抗病毒及强力抗菌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疗效差,病情进一步进展,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考虑合并AFOP的可能,予以激素抗炎治疗,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明显改善。提示新冠肺炎患者需警惕合并AFOP的可能。

阅读排行

更多